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藝術論述之三<文化研究> / 沈昱彤


在當今,文化研究也是重要的課題。不論是女性研究、後殖民主義、新歷史主義甚至是環境的問題都是引人關注的。多元的文化帶給我們真正的影響應該三思,例如路上隨處可見的麥當勞,這就是美國人的文化,從小到大陪伴著我們的麥當勞深植在我們心中,日本料理和泰國菜的普及,伴隨著時代的成長和科技的進步,多元文化漸漸的在不同的國家間相互的融合,產生了多而雜卻讓人喜愛的面貌。但是相對的,我們是否已經漸漸的淡忘本土文化了,我們以應不記得上一次吃稀飯配將瓜是什麼時候,文化的多元卻漸漸的變成了文化工業,這就是多元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被不同的文化影響,無形中也被他們同化。如同阿多諾說的文化工業,我們被她國文化殖民,後殖民主義的興起,就是要反對此。

除了後殖民主義外,例如女性主義的崛起,讀過拉岡的精神分析理論、傅科的話語權力理論以及德希達的解構主義思想後,了解到過去的女性是在男人的話語與權力下建構出來的。雖然曾經出現過許多另男人聞之色變的「女性主義」的理論或創作,但吊詭的是這套女性主義亦是在男人的話語與權力下建構出的理論和社會所支撐。因此許多女性主義者試圖以站在女權立場上來消解男權中心的『女性寫作』、『女性閱讀』進而發展到『女性美學』與『女性藝術』,這些都是要減弱一種以男性的『男權中心』和『陽具中心』的解構性思想。

新歷史主義方面,傅科的話與權力理論中提到,以往的歷史都是由有權有勢的人所編織的ㄧ套直線合理的歷史觀,但是事實上,歷史是波動的、意外的,往往有許多天外飛來ㄧ筆的小插曲,所以,我們應該重新找尋這些被遺漏或是故意忽略的歷史,真正的歷史面貌應該更龐雜、更豐富。環境問題方面,地景藝術的出現,這和裝置藝術是大大的不同,地景藝術是在原本的大自然上稍加裝式,告訴我們這裡有著大自然,千萬別忘了他們。文化研究都是和我們切身的問題,這是對於過去做反省和繼承,樣貌繁雜卻非常的有趣,也顯示出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不斷引發大中思考和督促自我的功能,能對於自己生存的文化進ㄧ步的了解,就像探索自己生命的未來旅程般的刺激,所以在多元文化中,我勇於挑戰,也樂於挑戰(全文完)。

藝術論述之二<美學> / 沈昱彤


在美學方面,看了朱光潛的『談美』,有言:「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藝術,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活動。」這句話為此書濃縮之精髓,作者認為藝術其實是個人生命的展現,在生活中以小孩般純真不受拘束的遊戲心態,真實地將自己內在直覺以藝術形態表現出,不複製他人的藝術角度,誠實地流露自己內心世界的美感於生活中。

這就如同莊子的美學觀念,在莊子內七篇曾提到他的美學觀,莊子把「自然」當作人生的歸宿。莊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體是「道」,「道生萬物」而又「道法自然」,他告訴我們應該心齋坐望、滌除玄鑒,只要我們內心平靜、澄澈透明,抱持著『無質』的心態,一旦什麼掛念和利益都沒有了,我們就可以沉浸在藝術中享受藝術。藝術就如同遊戲一般,可以讓人抒發壓力,並且滿足自己的理想和情趣。因為當人們在欣賞藝術的時候,內心抱持著某個目的,就會使我們離開藝術的情境中。哲學家康德在他的判斷力批判中提到審美的四契機。其中一項是:『藝術是無目的的何目的性。』這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脫利益的去欣賞藝術,我們就可以感受到藝術的感染力,沐浴在藝術的精華中。如此我們就可以得到審美的快感,而欣賞藝術的目的在無形間就達成了。但是,相反的,若我們不是脫利益的去欣賞藝術,我們便會被旁邊的事物或雜念牽引著,例如看畫卻是看名氣、看價錢等等,使藝術落入俗套了。

藝術是讓人自由的發揮自我的理想,藝術就是『想當然耳』,我們不需要有任何功利的心情就可以沉浸在藝術中。在過去的藝術似乎都是服務於皇宮和貴族,是偉大的高藝術,這種高不可攀的感覺不襟使人對藝術產生了壓迫。到了馬諦斯,他的作畫是純色平塗,其目的就是希望簡單明瞭,馬諦斯曾說:「欣賞藝術就是直接的看他表現什麼,不需要深度的透視,也不需要明暗法,看我的畫就像躺在一張舒適的安樂椅上,是不花腦筋的。」所以,藝術在後現代,或者說第二現代的我們,隨著科技和知識的普及,我們可以隨時的體驗到藝術,只要我們『無質』、『脫利益』,就可以解放在藝術的快感中,藝術不是利,也不是為了達成目的的手段,藝術更不是偉大的形而上論述,因為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而且生活就是藝術。這並不像黑格爾說的藝術最終將走向消亡,而是藝術已經走入人心,藝術是普羅大眾的,只要我們以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相處,他就像朋友般的可以帶給我們快樂,並且分擔憂傷。

藝術論述之ㄧ<創作> / 沈昱彤




藝術的領域非常的廣泛,在這次的考試中涵蓋了三個部分:創作、美學和文化研究。首先創作的部分,這學期欣賞的影片『萬世千秋』,是一部關於米開朗基羅的影片,雖然片中主要在描述他繪製西斯汀大教堂頂蓬畫的經過,但是也可以看出他對於雕刻的熱愛與天份。

米開朗基羅不但是一位偉大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家,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比達文西年幼23歲,卻比達文西晚去世45年,度過了成就卓越且漫長的一生。達文西把藝術視為科學,賦予藝術理性;米開朗基羅則把藝術視為同上帝的創造一樣神聖的個人創造,賦予藝術力量和激情。他擁有過人的精力、雄心勃勃的創作、深邃的思想和無所畏懼的性格,使它成為藝術史上具有浪漫氣質的超越時代的藝術大師。在萬事千秋這部電影中,米開朗基羅ㄧ心認為他的專業在於雕刻,並認為是藝術的勁敵存心要讓他出醜,憤怒之下接受了這個委託,並在教皇的促使下激發了米開朗基羅的潛能,因為米開朗基羅傾心於陵墓的工作,所以在四年後完成了西斯汀大教堂的頂蓬畫,面積之廣大,天頂呈現拱型,上面畫著聖經的故事【創世紀】。米開朗基羅必須搭著高高的鷹架仰天而畫,常常不眠不休甚至用壞自己的眼睛,且每一個圖案都是經過打底,而溼壁畫的工程浩大,可見米開朗基羅的不凡與偉大。

米開朗基羅受到新柏拉圖主義思想的影響,認為人的精神與肉體是相對立的,軀體束縛著人的靈魂,它可望把人體和靈魂從頑固的石頭中解放出來,以滿足她精神上的追求。因此他在雕哥這種平靜的動態中,賦予人的內心緊張和騷動,這就是人的靈魂和肉體無法調和的矛盾,也使的他的雕刻存在著悲劇性。
片中開頭介紹作品中,『大衛像』就是他著名的雕刻作品,大衛像體現出古典美和英雄氣慨,這作品完成時你開朗基羅還不到30歲,已經被認為是當時最傑出的大師之ㄧ了。相對於米開朗基羅想法的雕刻家布朗庫西,他不認為石頭中靜固了人類的靈魂和軀體,而認為我們應該因材施雕,不應該不尊敬石頭。如同他著名的作品『吻』,我們可以看出時頭的質感和有的外型,他只是在石頭上稍作雕琢。在中國霍去病的墳墓外的石雕群,也是因材施雕的展現。

另外,在西斯汀大教堂頂蓬畫最富想像力的ㄧ幅是『創造亞當』,這靈感是由日出時的雲朵而得到的,在這幅畫中米開朗基羅表現了上帝用泥土塑造亞當以後又賦予它新生命的場面,在這裡她凸顯了創造的偉大和神奇,亞當躺在地上充滿了男人應有的健壯美,上帝正要伸出手來將生命灌注於亞當,我們也看到亞當正由沉睡中漸漸疏醒的模樣,這就是把靈魂傳遞給人類的動人時刻,這裡的上帝被描繪成身體壯碩和精神煥發的白髮老人,此形象便成為世世代代人們心目中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