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花園裡的孔雀 / 蔡秉志


看完這部片後才稍稍了解畢卡索為什麼像小孩子一樣,女人就像是他的玩具,這些玩具長得漂亮新奇,所以他喜歡,當他玩膩了或是從玩具身上找不到感覺時,他就會換個玩具,且小孩子的心理不太會把玩具借給別人玩,他會想完全的支配它,並把它們放在特定的地方,想玩的時候才可以方便玩,容易找到,當然小孩也不會只有一個玩具,有的玩具放在家裡,有的放在車上,有的需要隨身攜帶。從這片中也看見小孩子般的天真,當畢卡索要出門時,親完愛人後馬上坐上車,雙手揮舞著向前,走!那個表情真的好純真,好像他就要出去找其他的小孩子玩,其他的媽媽交代的事情都可以放在一邊。

當然第一次看這部片時我一直覺得他對女人很不尊重,強烈的道德感讓我覺得愛情裡不可以這樣,我嚮往的是像達利一樣的愛情,非常的愛她的老婆,且常常把她畫在畫中,達力這麼解釋的:『卡拉,她註定是我的格拉蒂娃,”前行不止的人”,我的勝利女神,我的妻子,但為此她必須治療我,她也確實的治療了我。」

不過呢第二次我看時,我覺得我也跟畢卡索很類似,女人只是帶給我快樂還有縱慾,並沒有感情上的交流,跟女人在一起的時候就是玩樂,吃飯,度假,這兩個星期我的心情一直不怎麼好,想著到底我的愛情裡出了什麼問題,看完這部片時,有了不少解答,女人就是帶來快樂的人,時時為我注入精力,豐富我生活的人,至於我之前理想的愛情或許就只是我自以為是的道德感想像出來的,而我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ㄧ個人。

對於創作的看法,從這部片中我並沒有清楚的看出,我想畢卡索因該算是在花園裡的孔雀吧,身邊有很多的玩具外,還是要一直跑出去交際,喝酒跟朋友玩樂,但!這是很重要的ㄧ點,從這些活動中無疑的又為畢卡索注入另一種力量,這些力量都是他畫中的來源,也像小孩子一樣每天過著精力充沛的日子,他無法太長時間呆在某個地方,無法不與人交際,小孩子的天生好動,再把每天感受到的東西放入作品中。很好奇畢卡索在廢車場拼做東西時的心態,是不是從一大堆的東西裡找出喜歡的形狀,然後隨意的拼放在一起,感受到驚喜,幽默,惠心ㄧ笑的情感。

毫無疑問的,女人對於羅丹和畢卡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女人對於畢卡索而言就是個帶來歡笑的人,吃喝玩樂,沒有憂鬱,複雜,或一個30歲的男人要對另一個人許下承諾的那種情感。而女人對於羅丹呢,我想是ㄧ杯咖啡,一個作家在寫文章時桌上會放著那杯咖啡,文章才是重點,咖啡只是可以提神,解渴,有時會把咖啡拿起細細的品嘗,品嚐著固中滋味,苦的,酸的,會不會澀,有時喝完後味道還會繼續留在口中。

兩個人完全不同的創作心境,畢卡索看見多拉在哭,就在作品中畫出眼淚,哭泣,最單純的感受,不需要在那邊繼續的思考或哲學化。羅丹,感受著咖啡館裡的各種情感,努力的去體會它,然後想要把他化為作品,可是可能情感不能完全的理解出或感受透徹,也或許因為大人們的心中同時有著太多的情感,又非常的複雜無法分開,所以創作出很多糾纏,扭曲,還帶著些原石的部份,說不定那圓石就是無法理解分開的情感,且想要保留著曖昧不清,模模糊糊,世界上最美麗的感覺(我認為的)。,

這兩個人成功偉大的人,都有著成功的商業技巧,賺錢,就像畢卡索時時要抽著香煙,香菸帶來一種愉悅感,一種心靈的依靠,香煙在手做什麼都可以。賺錢也是豐富心靈,繼續創造作品的ㄧ個重要因素,為了賣出作品,迎合買家,畫家會體會到更多的壓力,壓力做出更好的作品,拿到了錢,可以放鬆,可以享樂,可以繼續體會不同的人生。

家中有一本介紹達利的書,塔森出版的,我把他視為我最珍貴的東西,每當心情不好,低潮時就把它 拿出來看看,感覺達力利用誇張的作品讓大家注意他,他需要別人的注目,活像個動物園裡的猴子別人看他,位他拍手他就會繼續表演。畢卡索像個玩具工匠一樣,做出了玩具後還會推銷,希望大家一定要買它的作品,且還會想和馬諦斯作品的價錢比較,可能是想當個世界第一個玩具家吧。羅丹像個美術學者,利用自己的技巧想把藝術作品推崇到極高的境界,想讓世人了解美學存在的價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