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一個畫家其實除了是藝術家還是傳播專家。
畢卡索,一個眾所皆知的藝術家。以前年幼無知不懂事,看不懂畢卡索的畫作,總覺得他畫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還暗諷因為自己不懂藝術,所以覺得都不好看。其實藝術是自我設限的枷鎖,自己只是給自己找藉口不去認識了解它。在某一次藝術講座時,聽到原來畢卡索是從很多面向去看一個物體,他的一個人,眼睛可能眼睛是從左邊看到的角度、鼻子是右邊看到的鼻子、臉是正面的…等,這也是稱為立體畫派的原因吧!之後自己開始自我反省,自己非常的自責,因為畢卡索畫作跟我自己的思維摸式不同,自己並沒有去了解他,用「藝術」一詞當作擋箭牌讓自己逃避問題,這真的很不應該。自己也從那時開始,對於藝術開始不逃避,自己開始利用自己高雄人的優勢,經常逛美術館,看看不同畫家用不同方式來呈現自己的感受。
看完忘情畢卡索後,自己對畢卡索有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看過畢卡索最早期的畫作,可以堪稱為照片的畫作。但是自己卻沒有看過後來不同時期的作品,從電影裡才了解,原來畢卡索的畫作都是注入感情的,不同時期的感情帶給他不同的衝擊,作品也就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我認為這是一幅畫最有價值的部分。當一幅畫被注入情感,就等同於注入生命,讓他不再只是一幅畫,而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這時不免也要質問自己,自己看到了嗎?一幅畫中每一個不同的人像都傳達著不同的意念,這些畫作也都事不同畫家跟我們溝通的橋梁。我發覺,畢卡索即便情感生活多麼多采多姿,他還是非常寂寞的。他總是將自己的情感注入畫中,企圖藉由畫作找到知己,即便畫作可以換很多的金錢,但那只是附加的,他只是想要找到一個懂他的人。
一個畫家除了是藝術家之外,可以說是傳播專家。他們將自己心靈最深刻的感受注入作品之中,企圖藉由作品尋求知己。當我們在觀賞藝術展時,不要只會欣賞好看不好看,其畫家注入的靈魂才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我們用心去看,我們就會發現更多的驚奇。
卡蜜兒與法蘭西斯以及羅丹與畢卡索
卡蜜兒與法蘭西斯以及羅丹與畢卡索
卡蜜兒與法蘭西斯兩個人的創作類型不同,生活型態以及背景也不同。若真的要找出他們的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偉大藝術家背後重要的靈魂。許多藝術家感情世界都是多采多姿的。他們稱那些女人為他們靈感的來源,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那些女人是他們靈魂的所在。這些靈魂安撫著他們不安的心靈,並注入藝術家的作品當中,羅丹與畢卡索皆是如此。羅丹藉由卡蜜兒而創作出許多創作,畢卡索也藉由法蘭西斯而畫出不同風格的畫作,正所謂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會有一位成功的女性,卡蜜兒與法蘭西斯就扮演的這樣的角色吧!
說到卡蜜兒,他的內心也是非常不安定的,藉由感情的投入,讓自己創作加分了不少,當其發現自己感情不順利時,他如同失去方向的船隻,開始失去了自我,不論在其創作或其生活都充滿了不確定感。後來甚至被視為精神病在安養院度過後半輩子。這也是藝術家很可悲的地方,找不到知己,即便已經藉由畫作傳達自己的意念,仍然沒有人願意懂他,只把他視為不正常,這些對藝術家來說非常的殘忍。反觀,法蘭西斯在自己感情失志之後,自己卻能夠定下心來規劃新的方向,毅然決然的出走,開始發覺自己內心最深刻的感受,這時,他也找到最大的知己,那個知己就是自己。他體會到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因此毅然決然的離開畢卡索。而他的畫作也因此而開始成熟,真正的開啟自己藝術的大門。
羅丹與畢卡索,皆是藉由感情生活來極為不安定的心靈。即便感情生活在過豐富,他們仍然非常的孤獨,但是他們都沒有發現,他們沉溺於女人世界,以為這些就是解決之道。但是從他們的藝術創作就可以看出來,他們還是極力的想要讓我們了解他們內心的深處,那不甘寂寞的靈魂,這也正是他們作品最有價值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