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唯美的火花 / 沈汶樺


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部電影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大概是他和女僕間的互動,維梅爾從一直找不到更好題材,因而停擺了許久,到無意間發現女僕拿著抹布擦窗戶時的畫面,讓他再度作畫,他和女僕間的曖昧情愫為這部電影增添了神秘色彩,看似若有似無,但是女僕的藝術天份被他挖掘,這部分填補了他妻子對他繪畫方面的不了解和不支持,也就是說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懂他的人,難怪這位藝術家對這位女僕的情感也特別也不一樣,和她在一起的快樂讓他填補了心靈上的缺陷,因此他們談了一場精神上的戀愛,他們彼此是那麼互相吸引,但因為家世背景和地位,也斷送了一段剛萌芽的愛情。

到最後,維梅爾畫了這幅帶珍珠耳環的少女,可說是他和女僕的最唯美的火花,裡頭的少女,漂亮、清秀,戴著頭巾讓她的五官被看得更清楚,她的嘴巴微微地張著,讓我感覺到增添了一股性感和神秘,我甚至也被這幅畫裡的女生給迷住了,她的眼神很單純,她似乎也很信任幫她作畫的畫家,加上他們原本就有的曖昧情愫,女孩的眼神中讓我感覺到那股看著喜歡的人的淡淡電流,她冒著被女主人發現的危險,最後還是答應了維梅爾,她大可不必犧牲這麼多,但使或許是因為發自內心的情感讓這幅畫作得以流傳。

巴洛克時的荷蘭,正因為大航海時期讓荷蘭人荷包滿滿,很多暴發戶開始注重生活品質,享受著上流社會的奢侈,電影裡,有一幕是住在維梅爾家附近的一戶人家,因為宣告破產而所有的東西被搬走,這也象徵著奢侈背後的不穩定及危險,這兩位大師自己也身經其歷或看著這大起大落的時代背景在不斷地上演。

說到林布蘭與維梅爾兩人的畫作,我本人比較喜歡後者的筆調,雖然說兩位大師都純熟地運用了光線和色彩間的變化,也都喜歡拿一片柔和的黑當背景,經常拿帶著頭巾的女生當模特兒,但是維梅爾的筆法卻比較細膩,細水長流的感覺,他所利用的暗箱作畫也是相當罕見的技術,使畫中的光線和色彩是如此的逼真,畫中的少女眼神是如此的水汪汪,嘴唇是如此紅潤!相對於林布蘭,他的畫法比較粗糙,筆法比較放蕩不羈,雖然說他的畢生的畫作數量遠遠超過了維梅爾,但是維梅爾光是一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便令人如此沉醉、如此眷戀;或許兩個畫家互比較下,維梅爾的人物情感沒那麼濃厚,情緒也比較淡,雖然說比較誇張的手法也未必不好,但是看久了卻是前者比較吸引人,足以讓人細細品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