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卡索在現今藝術史上的地位絕對是無可取代的,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或許不知道許多知名的藝術家,但大家一定都知道畢卡索。在我們的印象中,畢卡索的畫好像常常都是以幾何圖形的形式表現,像是將一個圖型拆開然後又重組在一起,而相對於其它藝術家的白描手法,所以常常會看不懂畢卡索的畫,總不知道他所表達的到底是什麼。但藝術不就是如此,大家各自表現不同的美感,裡面存在著藝術家自己的想像。畢卡索的作品則是在空間比例和色調上取勝,更重要的是,他的畫中總是存在著一種獨特並且自由的想像空間,讓欣賞者能夠自由發揮。
接連看了兩部影片之後,發現“女人”對於“藝術家”似乎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像法蘭西絲對於畢卡索,卡蜜兒之於羅丹。法蘭西斯與卡蜜兒對於畢卡索與羅丹,都是在他們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也許是在於卡蜜兒與法蘭西斯對於羅丹與畢卡索都是有著一大段年紀的差距,而在愛情的滋潤中所誕生的一種更新的創作靈感吧。我覺得,羅丹像是把卡蜜兒當作一種寶物。羅丹與她相處,看著卡蜜兒的種種,然後理解她,欣賞她,都成為羅丹在雕刻創作上源源不斷的新的靈感。也或許是因為如此,羅丹雖然不能給卡蜜兒她所渴望的承諾,卻仍不想卡蜜兒離開他,並且默默的在“保護”她。而畢卡索的一生有了五個不同的女人,影片中的法蘭西斯在認識畢卡索時也是非常年輕的時候,到最後他們結婚也生了小孩,但當法蘭西斯作了媽媽的幾年後,畢卡索又認識了一位新的年輕女孩。對於畢卡索而言,他好像一直不斷在尋找一種年輕的氣息,或許那種年輕、純真、沒有事故想法而且整天笑容滿面像是沒有煩惱的女孩,才是最能激起他創作上留給大眾的驚嘆。故事的最後,卡蜜兒與法蘭西斯都選擇了離開,但卡蜜兒卻因為離開,卻也不自覺的瘋了,而法蘭西斯卻沒有。我覺得,在羅丹眼中的卡蜜兒,雖然仍是那個年輕純真的女孩,但他一定也觀察到,卡蜜兒的內心其實是充滿很多東西很多情緒的,這或許也是卡蜜兒會吸引羅丹的地方。而法蘭西斯對於畢卡索,就是個完全天真的女孩,內心沒有太多東西,只願意待在畢卡索身邊就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