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藝術之美 - 米開朗基羅/張琇茵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是義大利的雕刻家、畫家、建築師還有詩人。後世的人可以看到很多米開朗基羅大師的作品,其中「西斯汀教堂的拱頂」上的濕壁畫,是由朱利亞二世命米開朗基羅繪製而成,所有的畫作由米開朗基羅一個人完成。當時的米開朗基羅認為壁畫並不是他所擅長的部份,無奈於朱利亞二世的逼迫下,只好動手繪製西斯汀教堂的濕壁畫,而後,我們才得以看見如此宏偉、壯闊的藝術品。

米開朗基羅是第一位把「諾亞方舟」的形象會畫出來的人,畫中暗灰的色彩,會讓人產生害怕、沉寂的感覺。在「創造亞當」之中,亞當自在的躺著,就像沉睡已久,才剛甦醒的樣子,正要接受上地賦予的新生命,上帝身後的紅,也象徵著生命初出的意涵,其身後的天使,也有祝福的意味。「原罪和逐出樂園」,以樹為軸心,分割出兩個畫面,使一張圖可以表現出兩個故事,左邊的夏娃接受了蛇女的誘惑,右邊則是天使將亞當和夏娃逐出樂園,左右兩邊的亞當和夏娃,其形象很不同,右邊衰老、滄桑許多。在「最後的審判」中,米開朗基羅藉由整幅環狀的構圖,讓人們體會到循環的意涵。

米開朗基羅重視力與美的展現,強調繪畫要如同雕刻一樣,他畫中的女性都是以男性為範本,因其特別強調力的展現,他的用色大膽鮮明,不像達文西用色保守。

對於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品,欣賞的角度見仁見智,在朱光潛的「談美」中提到,藝術會受不同人的觀感,而有不同的體會,一件物品會因不同人的心態或思想,而有所改變。其中也提到,「凡是藝術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手腕,祇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創作;祇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手腕,即創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則可得於摹仿。匠人雖比詩人身份低,但亦絕不可少。」米開朗基羅不只是詩人,也是匠人,更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所以他的作品稱的上是足以撼動人心的藝術,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感動人心。「移情作用與美感經驗相關連,它是一種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彷彿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感情,就像自己在歡喜的時候,也感覺到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所以只要心境開朗,任何事物在心中、在眼底,都是美麗的事物。

沒有留言: